RCEP为中企走出去提供更多可能

RCEP生效为陕西制造出海提供了助力。”陕西省贸促会副会长郑东平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贸促会RCEP政策解读与利用系列培训会(陕西专场)上表示,广大企业要扎实掌握经贸规则,充分利用自贸协定等一系列外资外贸优惠政策,降低交易成本,规避贸易风险,着力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RCEP和区域内已有的其他自贸区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蓝庆新教授认为,此前东盟已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多个“10+1”自贸协定,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也存在多对自贸伙伴关系。相比之下,RCEP的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高于“10+1〞 协定,将发挥区域内经贸规则“整合器”的作用。一是RCEP涵盖了区域其他自贸区中未纳入降税的产品。比如,韩国对我鹿茸产品的降税、印尼和马来西亚对我摩托车的降税,未包含在中韩和“10+1”自贸协定中,而RCEP则为这类产品会带来增值。二是区域其他自贸区协定也可能涵盖RCEP中未纳入降税的产品。企业此时依然可以选择使用中韩、中国—新西兰、“10+1”等自贸协定下的降税优惠。 在备受关注的跨境电商领域,各方达成了亚太区域首份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涵盖了丰富的促进电子商务使用和合作等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促进无纸化贸易、推广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保护电子商务个人用户信息、保护在线消费者权益等规则。各方就跨境信息传输、信息存储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这是中国互联网监管理念的进步,也规定可以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管理的目的,对数据流动、信息存储保留监管。”蓝庆新提到,除了市场开放及相关规则外,还包含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和专业服务三个附件规则,对金融、电信等领域作出了更全面和高水平的承诺,对专业资质互认作出了合作安排。对中方而言,开放承诺达到了已有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 “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面对东盟国家较低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激烈竞争,中西部地区承接中低端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蓝庆新表示,中西部地区应以营商环境的优化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依托,利用好内陆开放、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对接RCEP和“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陆上邻国开展贸易,同时加大综合配套能力,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产业转移,扩大优质产品出口。 在服务贸易领域,商业贸促会秘书长姚歆介绍,目前,RCEP15个成员国均作出了高于各自与东盟“10+1”自贸协定水平的开放承诺,大幅提高了成员国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除了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他各方的承诺服务部门数量均增加到100个以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展区域产业链布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5国均采用负面清单对农、林、渔业、制造业、采矿业投资作出较高水平承诺。对非服务业投资领域的保留显示出一定的共性,主要涉及行使政府职能提供的公共服务、重要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国家主权与安全三个方面。 RCEP生效实施的第一个季度,中国贸促会签发原产地证书成绩亮眼。据中国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孙婷婷介绍,一季度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约2.2万份,惠及5300多家企业,主要涉及纺织品、化工产品、医疗产品等。孙婷婷表示,RCEP原产地规则的区域价值成分标准计算方法更灵活,原产地判定大量使用选择性规则,没有在某些行业设置非关税壁垒等严苛规定,同时针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设立过渡性条款,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内贸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此外,原产地实施层面采取了诸多便利化举措,比如丰富原产地证书类型、建立原产地信息交换系统等。针对有企业提出的进出口贸易涉及不同自贸协定及优惠贸易安排如何决策,她建议企业通过比较降税安排、原产地规则严苛程度和其他综合成本进行合理选择。 来源:中国贸易报


中英经贸合作:韧性与潜力兼备

5月初,英国全海航运公司从宁波起航的“英伦先锋”号货船抵达英国利物浦港,这是该货船在全海航运运营的“中国快线”上的首次归港。来自中国的货物从这里分发运往英国各地。这正是中英贸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的一个缩影。 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业界普遍认为,借此契机,中英经贸将迎来更多合作共赢新机遇。 贸易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据了解,作为连接上海与利物浦的海上直达货运航线,“中国快线”于2021年4月首次开通。“中国快线”已从一年前的短期临时安排变为长期固定航线,目前该航线上来往中英间的货船每10天一班,能够在30天内从上海和宁波等中国港口运载1500个~1700个集装箱直达利物浦港,而不再中途停靠,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提升了两国间货物海运效率。自开通以来,航线已运输超过6万个集装箱出入英国,支持了200多家当地企业。 “‘中国快线’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中英贸易较高的相互依存度以及双边贸易发展的潜力和韧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中英贸易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疫情也不曾扭转这一趋势,来自中国的高性价比商品支持了英国抗疫,有助于英国人民抑制物价上涨压力,来自英国的产品则有助于满足中国庞大消费市场的多元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中英双边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1100亿美元,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 此外,英国“脱欧”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贸易构成。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与开启正式“脱欧”进程前的2018年相比,2021年英国对欧盟的商品出口总额减少了200亿英镑。英国税务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向欧盟出口商品的英国企业已从2020年的27321家减少至2021年的18357家。有分析称,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脱欧”后英国企业在向欧盟出口商品时面临诸多贸易壁垒,也妨碍了贸易增长。 倪月菊表示,“脱欧”后及在疫情之下,英国自欧盟的进口额大幅下降,而中国则超过德国成为英国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对华贸易也成为支撑英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英机遇空间更广阔 半个世纪以来,中英关系虽有坎坷,但总体不断发展,两国贸易额从3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从近乎为零上升到500亿美元。2021年,面对疫情起伏反复以及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英经贸投资合作仍实现逆势增长。 首屈一指的就是中英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之宽。从投资来看,2021年中英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478亿美元,比疫情发生前增长近50亿美元,双方在金融、基础设施和新能源等领域都开展了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数据显示,2021年英国对中国投资增长22%,吸引中国投资增长246%,中国对英国投资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亮点。英国是全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企业重视英国市场,在英中企与当地社会深度融合,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两国金融合作密切。2021年,伦敦离岸人民币清算量突破60万亿元;两国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未来5年互换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英经济结构互补,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业界普遍认为,中英两国可以继续深化货物贸易、金融、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合作,同时不断拓展在医疗卫生、绿色科技、绿色金融、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创意产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打造更多合作新亮点。 倪月菊也表示,未来,中国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叠加共建“一带一路”加速发展,以及英国“脱欧”后贸易转移效应逐步显现,这些都将为中英经贸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如果中英之间能尽早开展谈判并适时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双边的互惠经贸合作关系将树立新的里程碑,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4月至5月上旬,人民币汇率出现快速调整。不过,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看,作为衡量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总量指标,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均延续顺差格局,4月顺差规模分别为190亿美元和162.3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形势稳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认为,从明细项来看,中国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流动延续顺差态势,国际收支格局维持稳健平衡。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同比有所增长,主要由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贡献。当月经常账户项目下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154.89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4月累计顺差756.43亿美元,同比增长8.02%;当月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214.79亿美元,1-4月累计顺差990.76亿美元,同比增长5.45%。二是直接投资项下的结售汇与涉外收付延续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依旧呈净流入态势。近年来,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不断增加,202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项下直接投资全年净流入达2059亿美元,直接投资结售汇顺差757.24亿美元,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直接投资顺差757.24亿美元,均为近7年以来新高。今年1-4月直接投资结售汇累计顺差为156.98亿美元,涉外收付累计顺差358.8亿美元,均已超过2017年全年水平,呈净流入态势。同时,短期跨境证券投资项结售汇波动加大,但未影响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的大方向。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证券投资等短期跨境投融资活动更加活跃。受俄乌冲突等影响,3月证券投资项下银行结售汇逆差100.8亿美元,4月恢复正值3.32亿美元,但仍存在229.5亿美元的银行代客涉外收付逆差,对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走势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从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变动情况来看,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持有结构并未出现较大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外资对境内股票类资产减持主要发生在俄乌局势升级后的3月份,但持有额与2020年之前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愈加规范、成熟,有充足条件基础适应外部环境的调整变化。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下的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中美利差存在倒挂现象,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均出现对美元贬值走势,人民币汇率也随之出现调整。随着中国外汇市场日益规范化和成熟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更趋理性。 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篮子中的权重,从之前的10.92%提升至12.28%,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只要中国持续有效控制疫情,加之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经济复苏前景明朗,市场信心恢复,对外资的吸引力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人民币汇率也会重新得到有力支撑。


人民币汇率连创新低, 外贸企业亟须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5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290元,比上一交易日下调156个基点,连续4日下调,创下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的新低。这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紧迫性提升。 给企业带来一定影响 4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出一波急速下调的行情。4月19日-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达2457个基点。5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3月1日6.3014的年内低点相比,已下调4276个基点。 人民币贬值一般而言可为企业出口带来利好。不过,辽宁超鹏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任佩显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公司主要从事工装、户外装等服装出口业务,人民币贬值的确可以降低企业出口的汇兑成本,但客户也加大了压价的力度,产品价格一旦压低后很难回调,因此人民币短期大幅贬值对企业利好有限。而且,企业当前遇到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外需萎缩,新签订单减少,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利好更加有限。 这并非个例。不少出口企业表示,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贬值,客户面对成本压力,往往会凭借优势地位进行议价,话语权不高的行业或企业承受着较大的降价压力。此外,虽然人民币贬值对企业降价开拓新订单有利,但受疫情影响,目前企业难以线下参展,利好受到抑制。 对于进口企业而言,人民币贬值意味着短期内汇兑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压力。这从外贸数据中也可窥见一二。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5%,低于10.3%的出口增速,进口增速和出口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民币汇率变化有关。 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有基础 相对于当下的行情,企业更关心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因为这关系着企业的接单和定价策略。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近期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因素是美国今年以来通货膨胀持续加剧,美联储加息,还开启了缩表进程,增强了市场预期,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不断走高。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属于正常反应。而且,从一篮子货币来看,人民币币值总体保持稳定。 “近期人民币贬值还受到市场对经济基本面预期的影响。”行业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对国际商报记者补充道,“一是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使市场产生了谨慎预期。二是一季度GDP增长4.8%,考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滞后,市场对二季度的预期更为谨慎,提前释放情绪。” 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温彬预计,美联储货币政策还会进一步收紧,中美利差可能出现倒挂,在此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继续回落。但也要看到,中国外贸的贸易顺差仍较大,直接投资将保持净流入状态,从国际收支等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有着坚实基础。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员冯柏分析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近期政策持续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企业要应对汇率波动 面对风险和压力,王剑辉建议进口企业从业务上进行调整,如将进口来源地转移到汇率波动较小的地区,也可考虑替换进口产品的品种,千方百计减轻压力。同时,企业可通过银行的套期保值等金融产品建立风险对冲机制。此外,中国企业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进行合作时可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最大限度规避汇率风险。 温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外贸企业要在坚持做好主业、加快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增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无论是进口企业还是出口企业,都要重视汇率风险管理。企业可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二是灵活运用多种汇率避险工具,包括远期、掉期、期权等产品,做好汇率风险规避。三是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加速紧缩政策或令美经济衰退风险增高

为遏制飙升的通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日“罕见地”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至0.75%到1%之间。然而分析认为,美联储加速加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同时将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带来影响。 美紧缩措施效力有待观察 美联储4日宣布多项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被业界认为是遏制高通胀的“找补”行为,但效力有待观察。 美联储当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0.75%至1%的水平,还将从6月1日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 。 有分析指出,虽然本次美联储决议公布了大幅加息以及缩表的“鹰派行动”,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也有“鸽派”的表现。比如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的表态给市场已开始体现的未来75个基点加息预期泼了冷水。法新社也评论称,尽管美联储的决定本身是鹰派的,但与市场的高预期相比,这些决定明显是温和的。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评论称,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以来首次加息50个基点,目的是为了尽快控制住创40年新高的通胀。 芝商所“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显示,期货市场对美联储在6月15日议息会议上加息的预期已经大幅跳水。最新的数据显示,期货市场预计美联储有76.4%的概率将在下月的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有23.6%的概率“按兵不动”。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团队则表示,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政策会议上再次加息50个基点,7月则恢复至加息25个基点。今年下半年,美联储或会以较为平缓的步伐继续加息。 去年2月初,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就撰文警告,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美国需快速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风险。然而,拜登政府和美联储屡次用“通胀暂时论”来淡化风险。 事实证明“通胀暂时论”是明显误判。美联储去年12月放弃通胀“暂时性”的表述,决定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此后,包括鲍威尔在内的美联储官员承认通胀上升比预期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美联储政策重点也逐渐从促就业、稳经济转向抗通胀,但其政策调整已远远落后于通胀形势。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表示,美联储去年五六月份就应行动,却向市场发出了错误信号,未及时遏制通胀,是巨大的“人为错误”。 经济衰退风险仍存 目前,美国经济正面临通胀高企、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外部需求下降等多重挑战。分析指出,美联储加速紧缩货币政策虽为了快速“阻击”通胀持续攀升,但也存在威胁经济长期稳定复苏的风险。美联储官员曾表示,量化宽松政策为2020年衰退期间的经济提供了缓冲,投资者预计紧缩政策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等较长期借贷成本自今年初以来已经大幅攀升。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不断攀升,无能力购房的美国家庭在大大增加。目前,约10个美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无力购房。由于长期利率飙升,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在内,汽车贷款利率和企业借贷成本等均将相应提升,导致消费者购房、购车以及企业借贷行为减少,很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拖累经济的复苏步伐。 不仅如此,美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出现严重失衡。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环比上涨24.7万人,涨幅较上月大幅收窄且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ADP首席经济学家内拉·理查森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复苏势头显示出放缓迹象。虽然企业招聘需求依然强劲,但劳动力供应严重短缺导致商品生产商和服务供应商就业增速均有所放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项调查显示,紧缩步伐的加快和顽固的通胀导致大多数受访者相信,美联储不会实现软着陆。当被问及将通胀降至2%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时,57%的受访者表示会。德意志银行预计美国经济将于明年晚些时候陷入衰退,成为第一个预测美国衰退的大型银行。前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本周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来看衰退可能性非常高,已经几乎无法避免。他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陷入衰退。 新兴市场或遭多重冲击 与此同时,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也可能加剧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推高债务风险,造成负面外溢效应。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表示,随着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美国利率对投资者变得更具吸引力,资金将大规模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他指出,世界银行已经发出了警告,这种资本回流可能导致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债务违约潮。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马奇尼表示,美联储加息的决定将对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受疫情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公共债务水平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0%乃至50%以上,一些拉美国家甚至达到了60%。美联储此时加息,将大大增加发展中国家取得新信贷的难度,也加重了这些国家的偿债压力。 埃及开罗萨达特学院经济系主任埃哈卜·德苏基称,考虑到俄乌局势日益加剧,供应链不畅等问题,投资者从包括埃及在内的新兴市场撤出是很自然的,因为危机来临的时候,资本市场通常选择那些经济稳定的国家。在中短期内,新兴市场可能面临一系列金融和经济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指出,由于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借贷成本上升、资本外流等风险。为此,各经济体应使用现有政策工具,包括延长债务期限、利用汇率弹性、进行外汇干预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等,予以灵活应对。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多国央行再度收紧货币政策应对通胀压力

为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近期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多国央行持续采取措施收紧货币政策。多国央行表示,高通胀局面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前景还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多国持续收紧货币政策 韩国央行14日加息25个基点,将其基准利率由1.25%升至1.5%,为2019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以帮助抑制通胀,应对能源成本不断上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韩国央行已加息三次。韩国央行表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趋缓,通胀却在加速上升。今后数月还可能进一步加息,以帮助抑制通胀和家庭债务上升。数据显示,韩国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1%,为十多年来最大升幅。 据《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为抑制通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双管齐下,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让新元加速升值。金管局14日发布半年一度的政策声明称,金管局将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可波动范围的中心轴调整至现行水平,同时略微调高汇率可波动范围的坡度,以继续抑制通胀升温。新元名义有效汇率的可波动范围宽度则不变。 此外,加拿大央行13日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并决定从4月25日开始采取量化紧缩措施,以应对高通胀。加拿大央行说,俄乌冲突正在对经济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正在增加全球的通胀风险,未来可能继续提高利率。 新西兰储备银行(央行)1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5%,为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2000年5月以来首次单次加息50个基点。新西兰央行指出,疫情和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性影响不断加剧全球通胀压力,大幅推高全球商品和能源价格,导致新西兰国内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消费者价格指数不断上升。 阿根廷中央银行1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由44.5%上调至47%。这是阿根廷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数据显示,阿根廷3月月度通胀率达6.7%,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为55.1%。该机构预测,阿根廷今年年度通胀率仍将达到52.1%。 经济增速面临放缓 面对美国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局面,美联储3月16日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0.25%至0.5%之间,标志着美联储开始步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虽然全球不少央行与美联储的行动保持了一致,但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目前仍然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保持谨慎,担忧俄乌冲突背景下经济复苏受到拖累。 目前,在俄乌冲突前景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不少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均被下调,通胀预期则被上调。 韩国央行在14日的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尽管受到俄乌冲突的不利影响,韩国经济预计仍将延续复苏趋势,但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低于2月份预计的3%;消费价格涨幅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4%的水平之上,今年全年的水平将高于2月份预计的3.1%。 韩国央行表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府债券收益率快速上升,美元走强,这主要是因为有关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预期发生了改变。韩国央行预计,全球经济将延续复苏趋势,但仍很可能受到疫情发展、全球通胀走势、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动和地缘局势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新加坡金管局14日预计,如果俄乌冲突不会造成进一步破坏,疫情局势不出现严重挫折,那么新加坡今年的经济增幅预计将达到3%-5%。核心通胀率将在未来几个月急剧上升,然后在2022年底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趋稳和供应链限制缓解而放缓,但全球通胀压力和新加坡国内劳动力市场趋紧可能在中期内对该国的核心通胀率构成持续的上行压力。金管局将2022年的核心通胀率预期从此前的2%-3%上调到2.5%-3.5%,并将整体通胀率预期从此前的2.5%-3.5%上调至4.5%-5.5%。 13日,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春季报告预测,在俄罗斯能源继续供应和俄乌冲突经济影响不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今年德国经济将增长2.7%,比去年秋季的预期低2.1个百分点,通胀率预计为6.1%,是40年来的最高水平;如果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突然中断,今年德国经济将仅增长1.9%,通胀将升至7.3%。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斯特凡·库斯13日表示,德国经济复苏进程再次被推迟。持续的供应链瓶颈仍阻碍制造业产出,俄乌冲突给供需双方的经济往来带来压力,疫情期间政府的经济复苏计划产生了通胀效应,而俄乌冲突之下,重要能源产品价格高企也加剧了价格上涨压力。 美激进加息前景引发担忧 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通胀高企局面难以在短期内缓解,可能被迫采取更加激进的加息策略。在高通胀和低失业率的背景下,美联储将很难实现经济软着陆,激进货币政策将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上升。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认为,如果美联储大幅加息刺破美国股市、楼市和信贷市场泡沫,可能会引发深度经济衰退。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13日表示,高通胀、俄乌冲突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等因素令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有所上升。俄乌冲突局势难以预测,原油市场可能因此发生巨大变化。考虑到美联储之前史无前例的庞大资产购买规模,量化紧缩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波动预计将加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初警告称,美联储更快收紧货币政策,可能造成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经济增长前景更加不确定。 斯里兰卡财政部12日发表声明说,受疫情和乌克兰局势等因素影响,正常偿还外债已不可能,必须实施全面债务重组,在完成债务重组前,暂时中止偿还全部外债。由于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斯里兰卡货币卢比过去一个多月来连续大幅贬值。斯里兰卡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外汇储备已降至19.3亿美元。据媒体报道,斯里兰卡今年需偿还的外债总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阿根廷经济学界也担忧,美联储加息将导致阿根廷偿还美元债务成本提升,加剧国家债务风险。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试点扩围 我国已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跨境电商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规模不断扩大。此次扩围后,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呈现怎样的格局?如何促进跨境电商综试区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试点覆盖面广、区域重点突出、发展梯度丰富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发展。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所谓跨境电商综试区,是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为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综合改革试点。其要在跨境电商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介绍,此前,国务院已经分5批设立了105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了30个省份,加上本次新获批的27地,截至目前,我国已在132个城市和地区设立了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将为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从布局上看,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已基本覆盖全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二是区域重点突出。实现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直辖市全覆盖。三是发展梯度丰富。既有沿边沿海城市,又有内陆枢纽城市;既有外贸优势明显的城市,也有产业特色突出的城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对于推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跨境电商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 先行先试助力跨境电商发展 在深圳前海的综合保税区,数条智能分拣线满负荷运作,一个个包裹经海关X光机和CT机同屏比对和智能判图后秒速验放,一辆辆装载着货物的快递运输车辆整装待发。 自2016年深圳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前海推动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电商一般出口”“B2B(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等多种监管模式一体化发展,实现各类监管方式货物的“同仓存储”“同仓调拨”,累计出口包裹超10亿个,货值近600亿元。 “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外贸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深圳跨境贸易物流监管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波表示,在深圳海关创新监管下,多种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可在前海完成,企业可在园区内“拼模式”“拼商品”“拼物流”,进出口商品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商务部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探索建立以“六体系两平台”(即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六体系”,以及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两平台”)为核心的政策框架,面向全国复制推广近70项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据介绍,新设综合试验区将继续开展先行先试,并适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零售进口监管等政策措施。 在试点带动下,我国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98万亿元,增长15%。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复制推广成熟经验做法 乘着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的东风,宁波发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正加快海外仓业务布局。 2016年,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在综试区政策支持下,我们开始重点建设公共海外仓,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公司总经理周舰告诉记者,如今公司的海外仓面积已达18万平方米,日均处理量超5万件。在海外多地开设了海外仓并提供专业的海运、空运、快递、海外仓一件代发等多种物流配送服务。 此次试点扩围,景德镇也在其中。“我们希望把海外仓的先进经验做法带到景德镇,为中部区域的跨境卖家提供‘仓储物流+海外仓+轨迹追踪’一站式服务,帮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周舰说。 《批复》强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复制推广前五批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发挥跨境电商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高峰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加快推动新设综试区结合本地外贸和产业特色,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争取及早见效。同时,完善综试区评估和退出机制,以动态调整促进优胜劣汰。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 来源:人民日报


机遇在途, RCEP成员国竞速挖潜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3个多月来,已经生效实施RCEP的成员国企业均在积极利用协定捕捉新商机。在近日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的RCEP生效后工作座谈会上,RCEP多个成员国相关人士介绍了RCEP生效以来的初步成效,并期待RCEP早日在所有成员国全面生效,为域内释放更多发展机遇,提升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成员国点赞利好 “泰国企业家对RCEP积极响应,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利用该协定带来的好处。”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婉塔娜·塔丹表示,RCEP为泰国创造了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出口部门,泰国有29891种商品在协定实施后立即享受零关税,为包括水果、橡胶以及塑料制品、计算机、机器零部件等许多泰国产品出口提供了机会。 婉塔娜·塔丹表示,泰国相关机构已采取措施,包括帮助企业制定和规划商业战略、让企业家了解贸易规则、支持企业家获得资金来源等,鼓励企业家充分利用RCEP。同时,泰国简化了与投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多领域吸引投资。 这并非个案。日本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高木重孝表示,RCEP生效以来,为鼓励日本企业运用RCEP开展经贸活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本产业振兴省等举办了RCEP产业说明会,“在RCEP生效后两个月内,日本RCEP原产地证书的签发量超过4000件”。 企业为何特别看重RCEP带来的机遇?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海莉·安德森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一方面RCEP非常丰富,涵盖很多领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之下,它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RCEP对市场准入的承诺简化了海关程序,实现快速清关,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便利。 “对于老挝来说,我们坚信RCEP将为各方合作实现现代化、全面、高质量、互利共赢的经济伙伴关系带来巨大机遇。”老挝驻华大使馆经济与商务参赞宽赞·燕素提表示,RCEP可以释放域内蕴藏的巨大机遇,有助于整合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会长罗维坚更为具体地举例称,在RCEP生效前,马来西亚有64.6%的关税项目与RCEP企业方面享受零关税待遇,在生效当日就有5.4%的关税项目随之享受零关税,最终将有90%的关税项目享受零关税,这意味着RCEP将会为1/4的马来西亚出口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并且更容易进入规模庞大的RCEP成员国市场。 加速激发新潜力 从3月18日起,RCEP对马来西亚正式生效,RCEP的15个签署方中生效成员国数量由此达到12个,尚未正式生效的国家只剩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菲律宾仍在努力核准RCEP协定,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这一进程。”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格伦·佩尼亚兰达直言,菲律宾在加快核准程序的同时,也在加快向外国投资者开放,通过企业复苏和企业税收优惠法案降低企业所得税,制定新的具有竞争力的激励计划等,为更好利用RCRP红利做足功课。 婉塔娜·塔丹则期待成员国间加强贸易和投资对接,通过培训支持企业家了解贸易法规,并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共同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到更多市场,推动域内建立强大的价值链。 “我们特别期待各国企业用好RCEP,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并且为了获得更大效果,必须让RCEP内容都得到切实履行。”高木重孝表示,各国需要开展协作,让RCEP的每一项规定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极其重要的”。 有的国家已在行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经济公使衔参赞樊思明表示,澳大利亚准备捐款4600万澳元发起区域贸易促进发展倡议,“我们将直接与东盟伙伴合作,帮助他们全面履行RCEP承诺,并且确保协议所有益处都能实现”。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原创 对华出口额达251亿欧元!中国仍是德国电气电子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中国一直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贸易往来非常频繁。据德国媒体报道,2021年,中德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5.1%,达2454亿欧元。中国连续第六年成为与德国贸易最多的国家。荷兰和美国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近日,德国电气电子行业公布数据显示,中国不仅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还是德国电气电子产品最大的出口国。2021年德国电气电子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额为251亿欧元,同比增长7.7%。2020年中国就已经是德国电气电子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21年仍然保持第一。 德国是世界第四、欧洲第一的经济大国,德国一直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和生产服务业,工业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牢牢守住了全球供应链的高端。电气电子是德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知名企业有西门子、英飞凌和博世等。 除了中国,美国和法国也是德国电气电子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2021年,德国电气电子行业总出口达2246亿欧元,同比上涨10%,再次突破历史新高。这已经是德国该行业连续五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欧元了。德国的电子元件产品主要包括半导体、感应器和电子机械元件等。 两国贸易往来频繁,除了向中国出口商品,德国也会从我国进口商品。2021年,德国从中国进口商品额达1417亿欧元,同比增长了近20%。


RCEP对马来西亚生效 中马经贸潜力有望再释放

3月18日,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马来西亚正式生效。根据协定,中国对马来西亚立即零关税的比例为 67.9%,马来西亚对中国立即零关税的比例达69.9%。同时随着生效,中国和马来西亚均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新增了市场开放承诺。对于这一利好,中国与马来西亚政商各界纷纷看好RCEP在促进两国贸易增长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表示将为经贸合作释放更多潜力。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在生效当日表示,RCEP代表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将成为经济振兴的重要里程碑,将为马来西亚经济融入“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铺平道路。就出口收益而言,估计RCEP可为马来西亚出口带来额外的2亿美元收入,使得马来西亚成为从这项协定中受益最大的东南亚国家之一。 对于协定生效,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林万峰表示,本国企业和商家要尽快把握该协定框架下所提供的贸易便利,以开拓业务版图。通过RCEP框架,能在国际贸易上享受更多便利,例如占有更大市场,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可减低关税、简化通关程序,改善马来西亚企业的投资环境,也能让更多企业融入全球的供应链和产业链。 记者获悉,长期以来,马来西亚一直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3年位列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近两年来,虽然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但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马双边贸易额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34.5%。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2月,中马双边贸易额为294.5亿美元,同比增长28.1%,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增速12.2个百分点。 在双向投资领域,中国对马来西亚的青睐也是有增无减。截至2021年底,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亿美元,马来西亚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近80亿美元。 “中马双边贸易和投资都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中马友好合作更为区域合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在此前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 “马来西亚政府致力于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通过政策、计划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促进本地企业进入新的行业和市场,但企业必须迅速行动,拥抱协定生效后贸易环境的变化,并抓住机遇。” 林万峰在3月18日举行的“中国—东盟落实RCEP协定之企业应做好准备”研讨会上说,对于马中贸易关系,马来西亚企业应充分利用好两国当前的紧密关系,与中国和其他有意拓展中国巨大市场的外国公司合作,或与中国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拓RCEP覆盖的巨大市场。 在RCEP下,中马两国新增市场开放承诺,部分产品可获得新的关税优惠,这为很多贸易商带来了更多机遇。比如,中国出口马来西亚的加工水产品、可可、棉纱及织物、化纤、部分机械设备和零部件,以及马来西亚出口中国的菠萝罐头、椰汁、胡椒等农产品和部分化工品、纸制品等,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可获得新的关税减免。 “我们隶属于智能玩具这个行业,有很多业务属于来料加工和转口贸易,这其中往往在进口原料时会涉及到三至四个国家。”马来西亚欧罗静雅(EUROJAYA)玩具生产商市场部经理马修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RCEP生效之前,原材料如果来自东盟内部,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协定政策进行关税减免,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就需要对原材料来源国进行必要选择,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最终产品的市场投放计划。但RCEP在马来西亚正式生效就意味着可以大大扩大我们原材料的选择范围,今后市场也能在RCEP覆盖的区域进行优化布局。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卢成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在东盟国家中居于中部,有非常有利的区位条件,RCEP生效后,整个经贸成本和营商成本也会相对降低,对于出口领域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当前中马关系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RCEP所营造的高水平自由贸易环境将推动中马贸易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区域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整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马两国合作必将从中受益,在经贸领域释放更多增长潜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白俄罗斯货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交易人民币

据 BCSE 报道,3 月 18 日,白俄罗斯货币和证券交易所将提供使用人民币进行操作的机会。 人民币兑白俄罗斯卢布的汇率将每天确定。它将以每 10 元人民币的白俄罗斯卢布计价。 人民币结算将通过白俄罗斯商业银行居民进行。 BCSE 指出,人民币交易的推出是建立将结算转换为本国货币的基础设施的步骤之一。这意味着白俄罗斯正试图转向以本国货币与主要外国贸易伙伴进行结算,因为在欧盟和美国制裁(特别是禁止向该国进口外币)之后,有机会以美元向合作伙伴付款欧元下跌。


供应担忧引发极端行情 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

随着乌克兰危机升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明显加剧,近期出现更多极端行情。本周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镍价格在连续两个交易日内翻番,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触及近14年高位,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更是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本周有可能成为大宗商品市场“有记录以来波动最大的一周”,俄乌冲突对经济的影响可能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扩大。 供应危机叠加“逼空”操作助推镍价“疯涨” 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镍价格7日突破每吨5万美元。8日开盘后,该合约价格继续飙升,一度突破每吨10万美元。 中银国际环球商品市场策略主管傅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镍价升至历史新高主要是由于供应风险叠加“逼空”操作。 傅晓说,从基本面来看,此轮镍价飙升有以下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增长强劲,镍库存偏低,镍市场过去一年多已经面临供应不足;二是俄罗斯镍产量约占全球的7%,市场担心俄罗斯若遭受更广泛制裁,镍等金属的供应将受到影响;三是俄罗斯能源供应降低增加了全球对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需求;四是国际油价高企推高了金属矿山和冶炼厂成本。 一些机构的“逼空”操作也是此次镍价“疯涨”的原因之一。“逼空”行情出现后,伦敦金属交易所8日宣布,自当地时间8日8时15分起,暂停在该所交易市场所有地点的镍合约交易。该交易所随后又发布公告,取消自当地时间8日零时之后在场外和屏幕交易系统执行的镍交易,并将推迟原定于9日交割的所有现货镍合约交割。 傅晓认为,在俄乌危机持续的情况下,镍等基本金属价格或将保持高位震荡。 油气价格或保持高位震荡 受对供应担忧的影响,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7日触及每桶139美元,为近14年来最高水平,英国和荷兰的天然气期货价格都升至历史最高位。 美国和英国8日相继宣布将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石油等产品。对此,傅晓表示,由于美国和英国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两国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对于原油供需平衡影响较小。但如果更多欧洲国家加入其中的话,市场中很难找到替代品,全球石油市场将出现供应极度紧张的状况,预计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或将突破每桶146美元的历史最高值。 在天然气方面,傅晓认为,即使目前欧洲有足够供应量来满足当前取暖季末期的取暖需求,到为下一个取暖季积累库存时仍将出现问题。 凯投宏观市场经济学家奥利弗·艾伦表示,油气价格将取决于俄乌冲突进展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经济关系破裂程度,如果出现导致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严重中断的长期冲突,油气价格可能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 大宗商品涨价助推全球通胀 除了镍和油气,其他基本金属、黄金、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最近也经历了大幅上涨。分析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作为能源和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陷入冲突的影响,而能源价格上涨将广泛推升生产和生活成本。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吉姆·里德表示,就整个大宗商品市场而言,本周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波动最大的一周”,其影响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相似,加剧了通胀风险。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说,俄罗斯和乌克兰为欧洲汽车供应链提供关键原材料,包括用于电池制造的镍。金属价格上涨给已经遭受通胀压力和零部件短缺的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带来风险。 来源:新华网


中国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积极对接全球数字经贸规则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加快新兴产业的形成。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021年11月,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积极对接全球数字经贸规则。这一决定不仅符合中国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而且有助于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与各方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宗良认为,随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和数字技术引领的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全球经济数字化程度不断深化,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主要从这样几方面为经济增长注入动能。首先,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随着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数字经济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上,经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资本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国家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微观层面上,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 其次,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数据化提供支撑,推动以数据化形式呈现现实世界的网络空间逐渐构建。网络空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是生产系统、自然系统、生活系统进行时空融合的作用关系,通过快速的信息传播将经济活动中的各主体高度连通,使得经济系统中的资源渗透、融合、协同能力得到巨大提高,从而降低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成本,持续促进和优化资源重组与聚合。 再有,数字经济催生的数据要素进一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数据克服了传统生产要素所受的资源禀赋约束和边际生产力递减限制。一方面,数据与资本、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进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能够有效改变传统要素的投入方式,优化要素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数据要素应用范围广、渗透性高,通过在各行各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和应用,改变传统经济活动要素投入方式和结构,驱使产业结构向信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此外,数字经济也会从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创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多方面带动经济发展。 当前,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40.3%提升至43.7%。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预测,到2023年数字经济产值将占到全球GDP的62%,全球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进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新的支撑。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经济出现负增长,全球GDP平均增速为-3.6%。而全球数字经济依旧保持稳步发展,平均增速3.0%。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疫情常态化将成为未来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数字经济能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将成为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俄罗斯宣布!多家银行加入中国CIPS系统!

俄罗斯宣布!多家银行加入中国CIPS系统,美元、SWIFT系统被绕开?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今日俄罗斯》日前援引俄罗斯央行一位官 员的话报道称,目前俄罗斯多家银行已经接入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开始希望中国银行们也加入其自有的金融支付系统——俄罗斯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而在上面的这2套系统中,美元和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都被绕开了! 俄罗斯央行:多家银行加入中国CIPS系统! 俄罗斯央行(CBR)国际合作部外国监管机构关系管理局局长——弗拉基米尔·沙波瓦洛夫表示,俄罗斯已有多家银行接入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这可方便俄、中贸易结算。 2015年10月8日,中国国内19家商业银行,以及位于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38家境内银行和138家境外银行成功上线运营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系统! 截至2017年12月,CIPS上线后,共有中银香港等10家中外资银行、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2家金融基础设施以直接参与者身份成功接入CIPS,直接参与者数量从上线时的19家增至31家,间接参与者从176家增至677家,覆盖全球6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境外间接参与者占比61.74%。CIPS的实际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2,190家法人金融机构。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CIPS处理业务125.90万笔,金额14.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92%和233.67%。日均处理业务5056.22笔,金额584.50亿元。 2018年3月26日,CIPS二期投产试运行,10家中外资银行同步试点上线。自此,CIPS运行时间基本覆盖全球各时区的工作时间,支持全球的支付与金融市场业务,满足全球用户的人民币业务需求。 中国人知道CIPS吗?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 中国人知道SWIFT和CHIPS吗?恐怕在中国的银行业界的国际业务部门,以及中国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没有不知道的。 SWIFT就是各个银行在地球村里的“门牌号码”,离开了SWIFT,你的企业在国际业务中就是没有“户口”的“黑户”,等于被剥夺了国际交易的权利和能力,因为你只要参与国际贸易就要收款出款,若你被美国制裁,你这个企业在国际业务中,就不能够汇出资金,或者收到资金,就是间接地但是是绝对地被剥夺了参加国际贸易的权利。目前,SWIFT的服务已经遍及207个国家,接入的金融机构8000多家。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中文叫做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是国际金融交易系统。 CHIPS相当于就是美国执行世界中央银行的职能,世界贸易结算,不是汇款行和收款行之间点对点汇款,CHIPS是世界性的资金调拨系统。由于美元扮演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当今世界上90%以上的外汇交易和国际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支付,因此外汇交易和国际贸易的资金清算,也就必然通过CHIPS完成的。可以说,CHIPS是国际贸易资金清算的桥梁,也是欧洲美元供应者进行外汇交易的通道。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 所以,中国人知道为什么只有控制SWIFT和CHIPS的美国“才能”动不动就“制裁”或者威胁“制裁”他国和他国企业的原因了。说到底,就是美国人剥夺你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和权利!为什么欧洲只能附庸美国去制裁别国?为什么俄罗斯、中国不可以制裁别国?因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美国控制的。世界几乎所有的资金流动都在SWIFT系统下交易,交易信息必然受到美国的监控。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各项政策相继出台,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迅速增长,对金融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求,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效率,2012年初,人民银行决定组织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以下简称CIPS),满足全球各主要时区人民币业务发展的需要。 截止2015年10月CIPS上线运营,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及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建设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成为必然要求。业界普遍认为,CIPS的建立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为其成为真正的全球货币铺平道路。 CIPS(一期)的主要功能是便利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支持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CIPS(一期)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处理客户汇款和金融机构汇款两类业务。二是各直接参与者一点接入,集中清算业务,缩短清算路径,提高清算效率。三是采用国际通用ISO20022报文标准,采纳统一规范的中文四角码,支持中英文传输,在名称、地址、收费等栏位设置上更有利于人民币业务的自动处理。CIPS报文设计充分考虑了与现行SWIFTMT报文的转换要求,便于跨境业务直通处理并支持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四是运行时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人民币业务主要时区。五是为境内直接参与者提供专线接入方式。 现有人民币跨境清算模式主要包括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清算行模式下,港澳清算行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其他清算行通过其总行或者母行接入大额支付系统,所有清算行以大额支付系统为依托完成跨境及离岸人民币清算服务。代理行模式下,境内代理行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境外参加行可在境内代理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进行人民币跨境和离岸资金清算。 相关制度 CIPS(一期)的制度主要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暂行规则》、《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参与者服务协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操作指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运行规则》以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技术规范》。 其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暂行规则》(银办发[2015]210号)由人民银行制定并在门户网站发布,主要规定参与者的加入条件、业务处理要求、账户管理要求等。经人民银行批复后,CIPS运营机构制定并发布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参与者服务协议》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操作指引》,协议以法律文本的形式约定了CIPS运营机构和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操作指引规定了主要业务流程及具体要求。后续,CIPS运营机构还将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运行规则》(最新发布:银发[2018]72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技术规范》。


中柬自贸协定生效 柬各界看好合作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柬自贸协定”)1月1日生效实施。柬埔寨官员和专家表示,这是柬中双边经济关系的里程碑,将成为柬埔寨出口助推器,助力该国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 中柬自贸协定于2020年10月12日签署。在货物贸易方面,中方给予柬方货物贸易零关税税目比例达97.53%,柬方给予中方90%税目零关税。这是双方所有自贸协定谈判中的最高水平。 柬埔寨商业部副国务秘书兼发言人宾索维吉表示,该协定为柬埔寨提供良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将推动柬对华出口,促进柬经济活动并创造就业机会。尽管受到新冠疫情挑战,2021年柬中贸易额仍超过100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两国设定目标。自贸协定生效后,这个数字有望继续增长。 宾索维吉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的自贸协定成功实施提供了动力。随着柬埔寨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中国5G技术将在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柬埔寨政府发言人帕西潘表示,自贸协定为本地和外国投资者在柬投资、扩大业务提供机会,将促进柬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最终有助于推动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 柬埔寨商会副会长林亨认为,自贸协定是后疫情时代柬中贸易投资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将为柬埔寨增加出口、出口多样化提供巨大机遇。他表示,希望柬埔寨抓住机遇,成为未来向其他东盟和亚洲国家分销中国商品的枢纽。 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强万纳里表示,自贸协定有助于扩大两国之间的生产网络,加强柬埔寨的产业链建设,吸引各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以便向中国的大型公司供应产品。 作为柬埔寨支柱产业之一服装业的代表、柬埔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席何恩佳表示,自贸协定将为柬埔寨纺织服装业带来更好发展,促进中资企业在柬投资,丰富产品结构,同时协定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柬纺织服装业竞争力。 亚洲开发银行驻柬埔寨负责人安东尼·吉尔表示,自贸协定将推动柬埔寨实现出口多元化,为柬埔寨扩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非纺织类产品制造提供更多市场机会。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表示,自贸协定有助于后疫情时代的柬埔寨经济复苏。 据柬埔寨经济和财政部预测,2022年该国经济预计增长4.8%。亚洲开发银行对柬埔寨2022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为5.5%。 来源: 新华社


开足马力 自贸区竞相开列新年任务清单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浙江、河南、山东、广西、安徽等多个自贸试验区接连部署,开列2022年的目标任务清单,并以挂图作战、对表攻坚方式推进政策落地。其中,加强重点项目优势产业政策供给,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成为重要发力点。 分析指出,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加强制度对产业的支撑,是当前中央及各地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共同特点。未来,自贸试验区将承担起更多高水平国际规则对接任务,继续担当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地接连部署 新年建设火热开启 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政策突破,宁波北仑获批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浙江生物医药板列入证监会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一个多月来,109家企业完成挂牌,51家次生物医药企业完成融资92亿元;舟山片区中圣LNG冷能综合利用项目、金塘新材料园区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签约、开工,累计投资超1258亿元……开年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开门红”。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连日来,多地密集部署,开列2022年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推动新举措出台。 2月1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3月1日起施行。作为临港新片区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将进一步完善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2月17日,浙江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将2022年确定为浙江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深化之年,提出聚焦油品等大宗商品、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开展制度创新。此前,杭州片区已经制定2022年建设“三张清单”,即《任务清单》《举措清单》《责任清单》,提出以清单式、项目化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2月9日,河南组织自贸试验区调研和座谈会提出,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2.0版,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全力打造创新、开放、人才、发展高地。 另外,山东、广西、安徽等地也纷纷对2022年自贸试验区发展做出系统安排,提出包括建立健全“信息发布、评估推广、项目推进”等机制,推进贸易、投资、国际开放、金融、法治服务等方面集成创新,深化区域合作,建设联动创新区等具体举措,并以挂图作战、对表攻坚方式推进政策落地。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杜国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原则下,立足于高水平开放,各自贸试验区在年初的任务部署中加大了统筹力度,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系统谋划,着力破解制度性障碍,将为各地开放发展提供新动能。 加强制度攻坚 优势产业发展获力挺 在各地部署中,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成为重要发力点。 例如,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提出,围绕深化油气领域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引进油气交易中心国际战略投资者,开展船用LNG加注业务,全力攻克一批高“含金量”支持政策。 河南自贸试验区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引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外贸外资主体和主导产业。 广西自贸试验区则将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集群作为建设重点。广西自贸办负责人表示,将逐一对照每个链条对应的重点企业、目标企业,打通产业发展瓶颈,推进自贸试验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东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集聚、开放发展,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集群。 部委层面,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日前表示,接下来,将推动自贸试验区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吸引产业链、全球生产要素资源,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更多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 杜国臣表示,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强调制度创新的集成性、系统性,强调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成为当前中央及各地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政策的共同特点,也是自贸试验区进入“深层次”发展阶段的自然折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多年改革开放创新基础上,“十四五”时期,自贸试验区发展越来越聚焦地方特色、优势或有潜力的领域和行业,围绕重点行业上下游发展存在的短板和障碍,加大改革开放和创新力度,推动打造产业集聚发展优势。这也将有效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甚至跨越式发展。 继续担当“排头兵” 为更高水平开放探路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1月1日生效,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加速推进,以及更多高水平自贸协定的商签,自贸试验区将担负起更多先行先试的任务。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表示,接下来,将推动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出台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在2022年全国海关工作会议上提出,将积极促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和复制推广,在部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CPTPP部分规则。 对于具体安排,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近日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海关正在结合实际,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指导各自贸试验区海关加快探索形成更高水平的海关监管制度体系,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聂平香认为,自贸试验区是各地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天然承担了探索更高水平开放的任务。因此,在率先落实RCEP相关开放举措以及对标CPTPP和DEPA等高标准规则时,自贸试验区责无旁贷。 杜国臣进一步分析,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一系列新特点,新一代贸易和投资规则正在快速形成。我国积极推动RCEP签署实施,提交加入CPTPP和DEPA等自贸协定的申请,是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加大压力测试,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加大规则探索力度,为更高水平开放探路。


中非跨境电商平台和中非易货贸易平台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 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务部: 你们关于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在鄂尔多斯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金华市、舟山市、马鞍山市、宣城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淄博市、日照市、襄阳市、韶关市、汕尾市、河源市、阳江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南充市、眉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宝鸡市、喀什地区、阿拉山口市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名称分别为中国(城市或地区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印发。 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复制推广前五批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保障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交易安全、国门生物安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和有效防范交易风险,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要按照试点要求,尽快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要进一步细化先行先试任务,突出重点,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扎实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要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机制,根据有关部门的管理需要,及时提供相关电子信息。要定期向商务部等部门报送工作计划、试点经验和成效,努力在健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配套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各综合试验区建设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综合试验区的协调指导和政策支持,切实发挥综合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按照鼓励创新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协调配合,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出台更多支持举措,为综合试验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和规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壮大。要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实行对综合试验区内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支持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对经所在地海关确认符合监管要求的综合试验区所在城市(地区)自动适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政策,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商务部要牵头做好统筹协调、跟踪分析和指导服务,建立健全评估和退出机制,定期开展评估,促进优胜劣汰,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重大问题和情况及时报告国务院。


中国-阿根廷 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22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0周年,双方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根廷共和国关于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公布,声明指出,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庆祝中阿建交50周年框架下,不断增进互信,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声明指出,应中方邀请,阿根廷共和国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于2月4日至6日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访华。访问期间,两国元首举行了热情友好和富有成果的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根据声明,为庆祝中阿建交50周年,两国元首宣布2022中阿友好合作年开幕。双方将开展一系列贯穿全年的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并深化地方交流合作。 经贸往来日益深化 多领域合作增强 “中阿建交以来,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阿根廷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为138.92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为6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中国对阿出口46.38亿美元,自阿进口22.97亿美元。中国主要出口机械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计算机和通讯设备、摩托车、纺织服装等商品,主要进口大豆、原油、皮革等商品。 另外,江时学表示,中阿在科技、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强。自从2009年中阿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后,迄今已续签多次。两国通过货币互换协议不断增进金融合作,让中国对阿的投融资项目覆盖交通、核能、水电、光伏、风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天然气和石油、可再生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两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阿根廷国防部特聘顾问、阿根廷国防大学教授马可为表示,在医疗领域,两国卫生部门开展了多次视频会议,交流经验,分享新冠肺炎诊疗方法。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国有近百所大学开设了西班牙语课程,在阿根廷也掀起了学汉语热,多语种人才在增进两国人文交流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相交在于民相亲、心相通,让中阿合作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能得到同步发展。 对于中阿合作取得显著成果的原因,有关专家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互信不断增强,多年来中阿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动频繁,双方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联合国、世卫组织、世贸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就国际抗疫合作、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保持密切沟通。此外,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内消费多样化以及中阿双方不断拓展经济互补性,是两国取得诸多亮点合作成果、不断推动双边关系提质升级的动力所在。 夯实两国机制性合作 未来前景广阔 根据声明,访问期间,中阿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制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经济合作的框架,以进一步推动促进两国经济关系深化、革新与多元化和增强区域联通的行动和项目。 在阿根廷国家外交关系学院中国研究项目成员、中国问题专家古斯塔沃·吉拉多看来,中国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已将中国经济与发展理念同全球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发展的带动下,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贸易平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中阿两国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贝尔格拉诺铁路、高查瑞光伏电站等项目有效促进了阿根廷基础设施联通和清洁能源转型,为阿经济复苏,特别是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曾担任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打桩工的冈萨雷斯表示,自从项目开工后,许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都前来应聘,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观。据悉,整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为当地提供近1500个工作岗位,有助于周围十几个村庄解决就业问题。项目建成后,像冈萨雷斯这样参与过电站建设的工人,还可继续负责桩基检查和更换等工作。 “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此前虽然没有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但此前已经在倡议的框架下进行了务实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岳云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正式签署夯实了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机制性合作,意义突出。 在江时学看来,未来,中阿两国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阿根廷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债务问题艰巨,且经济受疫情影响持续低迷,急需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在这两方面中国能满足其需求,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可很好地提振阿根廷的出口。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签署,阿根廷不仅可以获得基建、科技、能源等领域的投资与支持,也有利于满足阿根廷增加农、牧、渔等领域对外出口的需求,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阿根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对于中国而言,该备忘录签署将一方面有益于资金、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国际化实践,另一方面也能为中国市场提供新的供应选择,从而刺激国内消费。 来源:中国贸易报


冬奥会见证中国科技创新实力

报道指出,数字人民币可推向全球。中国官员认为,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途径 西班牙“世界秩序”网站2月8日发表题为《北京的科技奥运会》的文章称,中国已成长为一些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如果说之前北京是通过先进的基础设施展示其建设能力的,那么这一次,北京借助冬奥会证明了其技术优势。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数字人民币,这个亚洲巨人正不遗余力地展示进步成果。 文章称,为了验证其国际吸引力,中国宣布向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包括数字人民币支付在内的金融服务。这种体验对很多外国人来说都是第一次。本届冬奥会俨然成为中国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次测试。 文章还称,冬奥会不仅让中国证明自己已跻身技术强国之列,也是展示其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创新成果的良机。作为冬奥会赛区之一的张家口已建设了风力发电场,中国还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提供交通服务保障。 文章表示,此外,为了展示中国在新兴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本届冬奥会首次大规模应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提升能效约30%。 文章指出,中国希望在一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奥运会上展示其技术力量,因此很可能利用此次机会对其最具发展前景的创新技术进行测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更加自信的国家,并且更有雄心推广其独特的技术治理模式。 另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月7日报道,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场智能比赛也拉开帷幕,相关技术成果甚至走进了餐厅厨房。机器人不但能提醒人们戴口罩,还能提供咖啡和美食。 报道注意到,在北京的五棵松体育中心,几个机器人在场馆中自如穿行,并在地板上喷洒消毒剂,每个机器人都能在一分钟内完成36平方米的消毒任务。有一种机器人能利用紫外线对密闭区域进行消毒。还有的机器人能走到没戴口罩的人身边,提醒他们戴上口罩。 报道表示,观赛期间来杯“智能”咖啡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冬奥会场馆中配备了咖啡机器人。它们可以用咖啡机来制作咖啡,动作完全不逊于专业咖啡师。 报道指出,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接触,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包括食品在内的各种包裹都可以由物流机器人来配送。 据报道,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记者们已经率先体验了由机器人准备和分发的食物。此举旨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可能避免病毒传播。机器人“大厨”能够娴熟地烹制各式美食。机器人还能将食物送到餐桌上供人享用。 此外据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2月7日报道,多年来,威士信用卡公司一直赞助奥运会,以确保其品牌标识能够遍布竞赛场馆和其他位置。不过,在北京冬奥会上,竞争者出现了。除了威士信用卡的标识之外,还能看到数字人民币标识。 报道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多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而在冬奥会期间,很多外国人首次有机会使用这种数字货币。 报道指出,数字人民币可推向全球。中国官员认为,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途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金融学专家表示,不少国家可能要等很多年才会开始数字货币试验,但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不用现金了,尤其是在大城市。 报道称,在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倡导者认为,政府还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开展创新刺激计划,比如要求某些资金只能用于特定的产品和服务等。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中国一些地方就已经尝试通过移动支付应用来发放数字代金券。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21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再创新高

2021年我国吸收外资“成绩单”13日出炉。商务部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不仅总量高,而且成色足。据商务部数据,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资增长较快。2021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7%,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9.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64.9亿元,同比增长16.7%。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投资增长较快,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9%,高于全国引资增速。 此外,东中西部引资全面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6%、20.5%和14.2%。 未来如何继续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2022年商务部将从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方面入手,推动稳总量、优结构、提质量,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据介绍,商务部将落实好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督促加快配套法规文件“立改废”,保障“非禁即入”。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和中西部地区。商务部还将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不符的规定,落实外资企业公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