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将迎来更大机遇

目前,全国已经有21个自贸试验区。2021年前9个月,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6%的外贸规模、18%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在论坛上表示,自贸试验区在推动我国金融开放创新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表现出适应性、灵活性、多样性三大特点。 金融开放创新立足现有制度展现了适应性。我国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创新大多是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行试点,整体形成了明确方向、分头试点、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有大量金融开放创新的试点工作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推广,比如外汇管理改革、跨境人民币使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准入限制放宽等诸多重要领域。 金融开放创新围绕区域特征展现了灵活性。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创新考虑了自贸区所处区域的经济、金融、地理、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开展创新。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广东自贸试验区立足粤港澳深入合作示范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福建自贸试验区立足深化两岸合作示范区等,他们在各自定位基础上,展开了金融开放创新工作。 金融开放创新覆盖领域广泛展现多样性。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创新覆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主要金融业态,从政策性较强的外汇管理改革、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到操作性较强的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交易平台创新等都有较多突破,并且相当一部分金融创新是跨境领域多产品结合的综合化创新。 “未来,我们要看到,一方面,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升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发展格局面临重塑,国际经贸体系和规则加快调整,自贸区的发展也因此会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金融业对外开放正在加速,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和创新仍将继续承担重要任务。”殷红说,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我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深入了解自贸试验区相关客户的经营困难和融资需求,通过金融创新引入境内外优质金融资金资源和资金服务,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融资端助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并积极为优质企业扬帆出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 二是关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要立足自贸试验区作为开放前沿的特点,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抓住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结算量不断提升的机遇,构建人民币国内外应用场景,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 三是关注全球金融合作,积极配合RCEP协定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实施,主动参与跨境资金流动、反洗钱、环境社会风险等领域国内外监管规则和标准互认的工作,为CPTTP、DEPA等贸易协定金融服务条款制定贡献金融智慧。


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入下半场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在65个国家或经济体中,60%的中央银行已在进行数字货币实验或概念验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近日在2021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我国要抓住数字货币创新发展的机遇,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这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实力。 李礼辉表示,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或央行数字货币称为“数字人民币”,有以下五项特征:一是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二是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三是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并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支付”;四是应用集中式和分布式混合技术架构,应用可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采用多层次安全体系;五是可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执行有条件自动支付,支持业务模式创新。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介绍说,截止到今年6月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322个,覆盖了生活缴费等多个领域,包括双碳属性公司代发、产权交易的双向支付,以及在低碳出行领域消费者可以通过低碳行为使用人民币,这体现出数字货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出数字经济的新活力。 具体来说,程实表示,数字人民币有望提升财富管理的普惠性,数字货币能够辐射无网络和偏远条件的支付场景,这将捕获“长尾人群”的交易行为。另外,监管部门将能够借助数字货币的推广和普及追踪实体经济中的微观动态行为,通过大数据分析有效防范风险。此外,数字人民币主要由商业银行来承兑,这将加速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的转型。同时,数字人民币以可控性打破了互联网企业的流量垄断优势,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以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推进多元化业务的发展。 “在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入下半场之际,政府在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微观细节,进一步丰富场景的应用。我国可根据不同城市和场景的自身特色来推进数字货币的试点,并加强区域联动。”程实说,例如,在海南重点发挥自贸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在免税购物场景、跨境进口电商的使用,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进自贸港贸易往来和资金流动的便利化。此外,当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大多数是区域性的活动,但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补充,在试点到一定阶段需要体现现金的普适性和通用性,因此,探索跨区域的钱包支付场景的互通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在程实看来,除了日常的高频消费场景之外,还可以增加数字人民币升级功能,也就是它的可编程性,即在合规的前提下,在特定场景、特定时间按照约定条件可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某种支付活动,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具有更多探索的可能性,也是整个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货币在全球发展的重要方向。 “央行数字货币有条件成为改善全球支付环境的主要工具。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实验领先全球,在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化进程中,应力争主导地位,抓紧研发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功能,适应金融机构之间支付清算的需求。”李礼辉说道,数字人民币要实现相关国家和经济体之间无障碍、高流量的跨境支付,既涉及技术标准、技术平台的协调,也涉及货币主权、外汇管理、汇兑安排、监管合作等诸多制度性、政策性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明确,将在充分尊重双方货币主权、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试点,并遵循“无损”“合规”“互通”三项要求,与有关货币当局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及监管合作机制。


日本出台土地改革新措施 以提高权属不明土地的利用率

人民网东京12月9日电(吴颖)日本总务省11月末公布的2020年人口普查终值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1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日本总人口为1亿2614万6099人,连续2次调查呈下降趋势。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了总人口的28.6%,再次刷新历史最高记录。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的加剧,因房产过户手续复杂等原因导致的权属不明土地越来越多。近期,日本政府出台了土地改革系列新措施,意欲推动权属不明土地的有效利用。 综合日媒报道,针对旨在推进将权属不明土地用于公共用途的“地区福利促进项目”,日本国土交通省计划允许持有土地使用权、且将土地用于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等目的的民间企业和NPO非营利组织,对权属不明土地的使用期限从目前的10年延长至20年,以促进企业更为稳定地开展业务、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该方针将被纳入到“权属不明土地特别措施法修正案”中,明年将提交国会审议。 据悉,该“地区福利促进项目”于2019年6月启动,以应对因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导致的权属不明土地增多的社会问题。针对权属不明的土地,目前日本各级政府设定的最长使用期限为10年。该项目推出后,日本的各市町村政府、企业、NPO组织等可将权属不明的土地用于公园、停车场、医院、文化设施等公共用途。 此外,日本国土交通省拟简化各级政府征用权属不明土地以作公共用途的相关手续,废除需经都道府县征用委员会裁决的流程,仅需各地知事裁定是否可以征用,以缩短办理相关手续的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和土地的利用率。此外,“权属不明土地特别措施法修正案”还将加入市政当局有权清除倒塌房屋、非法倾倒的垃圾等条款。 据悉,日本政府曾于今年3月通过了修订后的民法典和房产登记法,以解决权属不明土地日益增多的问题。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土地所有人有义务及时办理过户手续,逾期将被罚款。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布 将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推动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医药产品物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支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